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党群工作 > 员工风采

一公司接触网四段技术革新能手王明辉:小舞台演绎大精彩

来源:默认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4年06月2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个在电气化事业上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西北汉子——王明辉,先后参加了近20条电气化铁路建设,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与刻苦钻研精神,他带领的团队获得两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及30余项小改革小创新,满怀对电气化事业的无限热爱,他勤奋务实,锐意进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基层作业班长,从一名技术骨干成长为企业的优秀技师。
厉兵秣马迎接挑战
在杭甬客专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保证预配步调一致、工艺标准统一,2010年10月,以上虞中心料库副主任王明辉为主的预配小组先后走访参观了京沪、沪杭、沪宁和哈大高铁的预配现场和设备,请教了多位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从京沪、沪杭高铁收集部分资料,经多方比较论证后,他们采用京沪高铁施工中的5个单元化作业,将原手工单体操作改为流水化作业。这个方案一改过去集中下料、分步预配的做法,只要各工序间不断流、不积压,这一模式的效率大大超过以往的方法。
方案看似简单,但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设备配置、作业管理、场地规划等方面均有其特点,而且有十几道工艺问题需要摸索待解。
王明辉和他的战友们承担着一种责任,经受着考验。经过20多天潜心钻研,他们首先解决了铝合金腕臂管切割作业平台的改造,将腕臂输送、切割下料、测量划线等功能集于一身,改进了工艺流程,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潜心钻研带头实干
牛刀小试,研制在深入。为使自己的设计更具科学性,他翻阅了大量有关制造业工艺流程、机械加工、数据测量等相关书籍,频繁地讨论交流,一遍遍地试制方案,一次次地“尝试-肯定-否定-又尝试”,那段时间,除了车间和办公室,其它地方见不到他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改进后的钻孔平台、预制平台初见雏形。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他们:如果腕臂组装,采用京沪高铁的激光测试仪在手动组装时,会出现某些部件点与线的移位误差,而且在腕臂套管单耳部件组装时,由于原设计缺陷有红外线激光打不到这一部件的盲点问题。如何在操作动态中也能保证腕臂上的每个部件都始终处于不变的一条直线上?如不解决这一问题,整个预配技术不能完美,为此,他们苦思冥想。
机会总是垂青有头脑的人。一天,王明辉想起了沪杭高铁采用的立式组装腕臂,为他们解决上述问题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他们在沪杭高铁看到过立式预配架上划出一道醒目的垂直线,王明辉灵机一动:此法如运用到预配组装上也许是个好办法!
说干就干!他们立即把沪杭模式拿来试用,经过反复调试--改进,看着套管座、套管单耳、定位环等零件的中心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整个方案没有完美成功时,他们丝毫不敢懈怠,虽说立式组装架解决了腕臂预配中的“平行”“垂直”问题,但其它组装夹具和工艺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支撑平台制作时,他们发现圆型腕臂管在平台组装上会出现滚动,影响部件安装操作。经不断尝试,他们又在平台上设计安装了一个手动夹具,解决了这一问题,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1年5月,沪昆客专浙江、江西、湖南三大公司和铁四院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到杭甬客专中心料库观摩,观摩人员对预配车间赞不绝口,称赞预配车间确实实现了工厂化、数据化、专业化作业。2012年6月,铁道部工管中心副主任陈璞现场参观后,建议在全路推广杭甬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经验。
创新技术增添工效
2013年6月,刚刚结束杭甬战役的王明辉,顾不上休息便投入到另一场战役中——杭长客专,这是对王明辉又一次全新的挑战。
杭长客专的金华物资管理中心,承担着全线近300公里几十万个电气化零部件加工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他发现,安装吊弦工作是接触网施工中一项繁重的任务,费时多、用工多,劳动强度很大,而且吊弦的安装质量对保证接触网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减小吊弦安装难度,防止“止动垫片”在安装过程中转动而不能安装到位,提高安装作业效率,他结合施工实际,潜心钻研,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研究制作出了接触网吊弦线夹安装卡具。卡具具有携带方便、一人操作、实用性强等特点。吊弦线夹安装卡具采用3.0mm厚钢板加工制成,使用简单方便,一人在车梯上操作即可完成接触网吊弦线夹的安装,通过安装吊弦实践验证可提高工效一倍以上。
为确保零部件安装一次到位,王明辉带领班组骨干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利用多年的预配经验,为标准化中心料库的筹建、预配车间的施工生产献计献策。预配加工车间面积小,加工任务艰巨,他在仅600平米的车间内设置了腕臂加工生产线2条,吊弦、吊索生产线6条,定位预配台2套,加工人员各负其责,整个流水线工人仅用20人,每天就可预配300组腕臂成品,组装效率比过去提高了3倍,既提高了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精度。同时,王明辉还编写了《预配加工过程和要点》、绘制了《预配工具图解》等。他所设计的预配流水线布局合理,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接触网预配质量控制全过程,工装科学实用,工艺符合程序,对实现接触网支持装置安装一次到位的目的,减少现场调整工作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格标准打造精品
为了提高接触网上部安装施工质量,使牵引供电系统达到“不松、不脱、不闪、不断、不掉”的可靠供电条件,他按照项目部要求,充分发挥中心料库标准化预配车间的作用,对影响弓网关系的接触网设备全部实行工厂化预配。在预配加工过程中,他严格要求预配车间在数据交接、料具领用、预配加工、成品检查等方面实行“实名制”管理,严格把关,责任到人,确保了合格产品安装上线。
为打造标准化预配管理中心,王明辉在物资中心还单独设置产品检测区、检验包装区、成品存放区、仓库等。并制定了详细的进料、生产过程、成品检验、交接入库、全程控制程序,保证了出厂成品的质量合格和可追溯性。材料存放方面,通过制作铝材存放架进行分类存放,实现了码放整齐、存取便利的目的。出库方面,他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对超额用料查清超耗原因,责任部门承担其相应责任,并经项目部领导同意后方能补发,同时做好相应记录及存档备查,物资收发账目和限额领料台帐同时进行,保证物料发出的准确性。同时,在他的带领下,预配中心的滑动支架、切割机平台、打孔机平台、组装架及打包处等与铝材部件接触的地方都安装了橡胶垫进行保护,保证了管材在加工过程中无损伤。
多年来,他一直奋斗在一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付出让他收获了许多荣誉,面对成绩他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赞扬他总说:成绩是大家的,没有大伙的辛勤努力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只有我们干的好,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好。